张商英居士在兜率从悦禅师门下猛省

发布单位:董群  发布时间:2016/10/24 21:09:08  浏览量: ( 5014 )

  

  张商英居士在兜率从悦禅师门下猛省,他猛然省悟的具体因缘是如何的呢?
  张商英(1043~1121),字天觉,号无尽居士,新津(今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)人,宋代著名居士,临济宗黄龙系兜率从悦禅师法嗣,曾经做官做到尚书右仆射。他十九岁的时候考科举,路过一位姓向的人家,向家主人夜里曾做了一个梦,梦见神人对他说:明天接相公。第二天凌晨,张商英到了,向氏对他另眼相看,要把女儿许配给他。张商英推辞再三,向氏说:你这一次即使考不上,我也不会毁约的。后来他果然考上了,就娶了向家女。起初,张商英任主簿的时候,曾经到寺院参访,看到藏经整齐,感叹道:我孔圣人之书,不如胡人之教受人仰重啊。晚上,他坐在院子里研墨吮笔,不能成眠。他夫人问:官人,夜深了,为何还不去睡觉?他说:我正在想写一篇《无佛论》。夫人说:既然是无佛,哪里还有什么“论”?你应当写《有佛论》。他有些怀疑,但还是接受了夫人的看法。
  有一次,他在同僚处看到一部经,问:这是什么经啊?同僚说:《维摩诘经》。他信手开卷,读到“此病非地大,亦不离地大”时,感叹道:胡人也能说这样的话哪!于是,就把这部经借回家看。夫人问:看什么书呢?他说:《维摩经》。夫人说:你可以先熟读此经,然后再写《无佛论》。他很惊讶夫人所说的话,从此对佛教更加留意了。
  元祐六年(1091年),他在江西任职时,参访了东林常总禅师,东林禅师对他的见解给予认可,并推荐他再访他的弟子王溪慈禅师,后来他又参更多的诸山长老,最后参兜率从悦禅师。具体的过程,在此略去不谈,只谈最后开悟时的一段因缘。
  有一次,张商英在和从悦禅师交谈的时候,称赏东林常总禅师,从悦禅师不怎么认可他的说法,张商英就在寺院题诗,其中有这样的句子:不向庐山寻落处,象王鼻孔谩辽天。意在讥讽从悦禅师不认同东林常总。他还想继续谈论宗门中事,从悦禅师说:今天陪运使(当时张商英的官职,江西漕运使)很久了,累了,都睡觉去吧。
  但是,到了深更半夜,从悦禅师又起来与张商英讨论刚才的话题。他问:东林禅师既然印可了运使,那么,运使对于佛祖之言还有疑惑之处吗?   
  张商英说:有。
  从悦问:你疑哪些?
  张商英说:我对于香严《独脚颂》和“德山托钵”因缘,还不明白。
  香严《独脚颂》是香严智闲禅师的一首偈:子啐母啄,子觉无殻。母子俱三,应缘不错。同道唱和,妙玄独脚。
  德山托钵公案的内容是,德山宣鉴禅师,有一日托钵下堂,雪峰义存禅师当时任饭头,说道:这个老汉,钟还未鸣,鼓还未响,你托钵到什么地方去?德山就扭头回到方丈室。雪峰把这事说给岩头全豁禅师听。岩头说:大小德山都不明白末后句。“末后句”,是指帮助达到解脱的最关键的一句。
  这里,大德山自然是指德山宣鉴,小德山是指雪峰义存。德山宣鉴听到岩头这样说,就令侍者把岩头禅师叫来,问道:你不认可老僧啊?。岩头禅师就悄悄地告知了自己的看法,宣鉴禅师就作罢山了。第二天,德山升座,其风格果然和与平常不同了。岩头禅师就到僧堂前拍手大笑说:恭喜这老汉懂得末后句了,今后天下人就奈何不了他啦!
  从悦禅师听说他对这兩个公案不明白,说道:你既然在此处有疑惑,在其余处,怎么会没有疑惑呢?至于讲到“末后句”,是有呢?还是没有呢?
  张商英说:有。
  从悦禅师哈哈大笑,回方丈室,关上了门。
  张商英一夜睡不着,到五更天的时候,可能是在小解,不慎触翻了溺器(尿壶),却因此而顿时省悟了,“触翻溺器,乃大彻,猛省前话。”(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六)这是因打翻溺器而悟,也很奇特。他作开悟偈一首:
      鼓寂钟沈托钵回,岩头一拶语如雷。
      果然秖得三年活,莫是遭他受记来。
  于是来敲方丈室的门,说:某已经捉住贼了。
  从悦问:赃物在何时处?
  张商英答不出来了,无语。
  从悦说:运使啊,先回去吧,来日相见。
  第二天,张商英就拿着开悟偈来见从悦,从悦指出了他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,并写了偈子为他作了印证:
      等闲行处,步步皆如。
      虽居声色,宁滞有无?
      一心靡异,万法非殊。
      休分体用,莫择精麁。
      临机不碍,应物无拘。
      是非情尽,凡圣皆除。
      谁得谁失?何亲何疎?
      拈头作尾,指实为虚。
      翻身魔界,转脚邪涂。
      了非逆顺,不犯工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