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藏安民禅师在圆悟克勤禅师门下洞明

发布单位:董群  发布时间:2016/11/3 17:43:34  浏览量: ( 4815 )

  

  华藏安民禅师在圆悟克勤禅师门下洞明,他是如何达到这个境界的呢?
  安民禅师,生卒年不详,俗姓朱,嘉定府(今四川省乐山市)人,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人,圆悟克勤禅师法嗣。他曾经在成都讲《楞严经》,是讲经僧,还不是禅师,他讲经讲得好,为义学僧们所推崇。这时候,圆悟克勤禅师在成都的昭觉寺,安民和克勤禅师的弟子胜禅师是好友,所以就有机会拜访克勤禅师。小参的时候,听到克勤禅师举了一个公案,唐代的南阳慧忠国师三次喊他的侍者,侍者三次答应,慧忠国师说:我本来以为是我辜负了你,实际上是你辜负了我。赵州从谂禅师对于这个公案,曾经这样说:这就如同有人在黑暗中写字,字虽然没有写成形,但文彩已经显现了。
  讲到这里,克勤禅师问大家:哪里是已经显现出来的文彩呢?
  安民对此心有疑惑,就燃香入室。圆悟克勤问道:座主,你讲什么经呢?
  “座主”这个称呼是指禅门中对于远道而来参问的讲经僧。安民答道:《楞严经》。
  克勤禅师问:《楞严》有七处征心,八还辩见,心在什么地方呢?
  “七处征心”是佛在楞严会上问阿难:心在何处?阿难从七个方面来回答,都被佛否定了。“八还辩见”是佛举了八个例子,说明作为认识对象的“所见之境”可以还复到它的原因,而作为认识主体的能见的心性,是没有这种可以还复的特点,是不变的。
  对于克勤所问,安民从多个方面回答,都被克勤禅师否定了,安民再次请益,克勤禅师指示他,从“在一切地方,文采都已经显现”的角度理解。
  有一天,有一位僧人向克勤禅师请益“十玄谈”,这是唐代同安常察禅师写的一篇文章,从十个方面谈禅的宗旨。每一玄即每一方面都有一个标题,并作一首颂。第一玄是《心印》,颂文前兩句写道:“问君心印作何颜?心印何人敢授传?”这位僧人刚刚问到这第一玄的第一句“问君心印作何颜”,圆悟克勤禅师就大声说:文彩已经显现了。
  在一边的安民法师听到这里,忽然有所悟,自以为彻底开悟了,他马上要求克勤禅师为他作印证,克勤禅师说:还需要锤炼。
  安民不知所措。有一天他对克勤禅师说:和尚,您不要说话,听我说说看。
  克勤禅师说:好吧。
  安民说:禅门中平常的拈椎、竖拂等等做法,这就是佛经中讲的“一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”?
  安民法师讲的提到的经,是《楞严经》,此经中说,“一切世界诸所有物,皆即菩提妙明元心。”
  克勤禅师笑了,说道:你原来在这个地方做事哪?
  安民又说:禅师以喝和敲禅床的方式接引学人,这些方法岂不是《楞严经》中讲的“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”?
  克勤禅师说:你难道没有见到《楞严经》讲“妙性圆明,离诸名相”?
  到这里,安民法师开悟了,“于言下释然。”(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八)但这还不是他最后的开悟。有了这次开悟经历之后,安民禅师就成了克勤的侍者。有一次,克勤禅师举了一个“古帆未挂”公案,内容是,有僧人问岩头全豁禅师:古帆未挂时如何?岩头禅师说:后园驴吃草。
  安民禅师不明白,就问克勤禅师。克勤说:你来问我。安民就举了这个公案:古帆未挂 时,如何?
  克勤禅师说:庭前的柏树。
  安民禅师至此彻底开悟,“师即洞明。”说了一句体会:古人说,如同一滴投入巨壑,却不知道大海投于一滴。
  克勤笑了,说道:以后奈何不了你这个家伙了。印可了他的开悟,后来还送他一首偈,《举民公充座元有偈曰》,前四句是:
      休夸四分罢楞严,按下云头彻底参。
      莫学亮公亲马祖,还如德峤访龙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