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古寺介绍
 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 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  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 < 详情 >
您在的位置:首页 / 法眼祖庭 / 法眼宗  
法眼宗
《景德传灯录》之《文益禅师语录》

发布单位:【宋】 释道原  发布时间:2013/7/11 17:11:28  浏览量: ( 17464 )

         昇州清凉院文益禅师余杭人也。姓鲁氏,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,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寺。属律匠希觉师盛化于明州鄮山育王寺,师往预听习,究其微旨,复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。觉师目为我门之“游夏”也。
        师以玄机一发,杂务俱捐,振锡南迈抵福州长庆法会。虽缘心未息,而海众推之。寻更结侣,擬之湖外。既行,值天雨忽作,溪流暴涨,暂寓城西地藏院,因参琛和尚。琛问:曰“上座何往?”师曰:“ 逦迤行脚云。”曰:“行脚事作么生。”师曰:“不知。”曰:“不知最亲切。”师豁然开悟,与同行进山主等四人因投诚咨决,悉皆契会。次第受记,各镇一方。师独于甘蔗洲卓庵。因议留止,进师等以江表丛林欲期历览,命师同往。
     至临川,州牧请住崇寿院。初开堂日,中坐茶筵未起,四众先围绕法座,时僧正白师曰:“四众已围绕和尚法座了。”师曰:“众人却参真善知识。”少顷升座,大众礼请讫。师谓众曰:“众人既尽在此,山僧不可无言,与大众举一古人方便,珍重!”便下座。时有僧出礼拜,师曰:“好问着。”僧方申问次,师曰:“长老未开堂不答话。”
  子方上座自长庆来。师举先长庆棱和尚偈而问曰:“作么生是万象之中独露身?”子方举拂子。师曰:“恁么会又争得?”曰:“和尚尊意如何?”师曰:“唤什么作万象。”曰:“古人不拨万象。”师曰:“万象之中独露身,说什么拨不拨?”子方豁然悟解,述偈投诚。自是诸方会下有存知解者翕然而至,始则行行如也,师微以激发,皆渐而服膺,海参之众常不减千计。
  师上堂,大众立久,乃谓之曰:“只恁么便散去,还有佛法也无,试说看。若无,又来遮里作么?若有,大市里人聚处亦有,何须到这里。诸人各曾看《还源观》、《百门义海》、《华严论》、《涅槃经》。诸多策子,阿那个教中有遮个时节?若有,试举看。莫是恁么经里有恁么语是此时节么?有什么交涉?所以微言滞于心首,常为缘虑之场,实际居于目前,翻为名相之境。又作么生得翻去?若也翻去,又作么生得正去?还会么?莫只恁么念策子,有什么用处?”
  僧问:“如何披露则得与道相应?”师曰:“汝几时披露即与道不相应?”
  问:“六处不知音时如何?”师曰:“汝家眷属一群子。”
  师又曰:“作么生会?莫道恁么来问,便是不得。汝道‘六处不知’——眼处不知音、耳处不知音,若也根本是有,争解无得?古人道:离声色着声色,离名字著名字。所以无想天修得,经八万大劫,一朝退堕,诸事俨然,盖为不知根本真实,次第修行三生六十劫、四生一百劫,如是直到三祇果满,他古人犹道:不如一念缘起无生,超彼三乘权学等见。又道:弹指圆成八万门,刹那灭却三祇劫。也须体究。若如此,用多少气力?”
  僧问:“指即不问,如何是月?”师曰:“阿那个是汝不问底指?” 
  又僧问:“月即不问,如何是指?师曰:“月。”曰:“学人问指,和尚为什么对月?”师曰:“为汝问指。”
  江南国主重师之道,迎入住报恩禅院,署“净慧禅师”。
  师上堂谓众曰:“古人道,我立地待汝觏去。山僧如今坐地待汝觏去,还有道理也无?那个亲那个疏?试裁断看。”
  问:“洪钟才系,大众云臻,请师如是。”师曰:“大众会何似汝会。”
  问:“如何是古佛家风。”师:“什么处看不足。”
  问:“十二时中如何行履即得与道相应?”师曰:“取舍之心成巧伪。”
  问:“古人传衣,当记何人。”师曰:“汝什么处见古人传衣。”
  问:“十方贤圣皆入此宗,如何是此宗?”师曰:“十方贤圣皆入。” 
  问:“如何是佛向上人。”师曰:“方便呼为佛。”    问:“声色两字,什么人透得?”师却谓众曰:“诸上座,且道这个僧还透得也未?若会此问处透声色即不难。”
  问:“求佛知见,何路最径?”师曰:“无过此。”
  问:“瑞草不凋时如何。”师曰:“谩语。”
  问:“大众云集,请师顿决疑网。”师曰:“寮舍内商量,茶堂内商量。”
  问:“云开见日时如何?”师曰:“谩语真个。”
  问:“如何是沙门所重处?”师曰:“若有纤毫所重,即不名沙门。”
  问:“千百亿化身于中,如何是清净法身?”师曰:“总是。”
  问:“簇簇上来,师意如何?”师曰:“是眼不是眼。”
  问:“全身是义,请师一决。”师曰:“汝义自破。”
  问:“如何是古佛心。”师曰:“流出慈悲喜舍。”    问:“百年暗室,一灯能破,如何是一灯?”师曰:“论什么百年?”
  问:“如何是正真之道?”师曰:“一愿也,教汝行,二愿也,教汝行。”
  问:“如何是一真之地?”师曰:“地则无一真。”
  曰:“如何卓立?”师曰:“转无交涉。”
  问:“如何是古佛?”师曰:“即今也无嫌处。”
  问;“十二时中如何行履?”师曰:“步步踏着。”
  问:“古镜未开如何显照。”师曰:“何必再三?”
  问:“如何是诸佛玄旨。”师曰:“是汝也有。”
  问:“承教有言:从无住本,立一切法。如何是无住本?师曰:“形兴未质,名起未名。”
  问:“亡僧衣,众僧唱;祖师衣,什么人唱?师曰:“汝唱得亡僧什么衣?”
  问:“荡子还乡时如何?”师曰:“将什么奉献。”
  曰:“无有一物?”师曰:“日给作么生。”
  师后迁住清凉。上堂示众曰:“出家人但随时及节便得,寒即寒热即热。欲知佛性义,当观时节因缘。古今方便不少,不见石头和尚因看《肇论》云:‘会万物为己者,其唯圣人乎?’他家便道:‘圣人无己,靡所不己。’有一片言语唤作《参同契》,末上云:‘竺土大仙心’无过此语也,中间也只随时说话。上座,今欲会万物为己去,盖为大地无一法可见。他又嘱人云:‘光阴莫虚度’。适来向上座道:‘但随时及节便得’,若也移时失候,即是虚度光阴,于非色中作色解;上座,于非色中作色解,即是移时失候。且道色作非色解,还当不当?上座,若恁么会,便是没交涉。正是痴狂两头走,有什么用处?上座,但守分随时过好,珍重。”
  问:“如何是清凉家风?”师曰:“汝到别处,但道到清凉来。”
  问:“如何得诸法无当去?”师曰:“什么法当着上座?”曰:“争奈日夕何?”师曰:“闲言语。”
  问:“观身如幻化,观内亦复然时如何?”师曰:“还得恁么也无?”
  问:“要急相应,唯言不二,如何是不二之言?”师曰:“更添些子得么。”
  问:“如何是法身?”师曰:“这个是应身。”
  问:“如何是第一义?”师曰:“我向汝道是第二义。”
  师问修山主:“毫牦有差,天地悬隔,兄作么生会?”修曰:“毫牦有差,天地悬隔。”师曰:“恁么会,又争得?”修曰:“和尚如何?”师曰:“毫牦有差,天地悬隔。”修便礼拜礼拜。
  (东禅齐拈云:山主恁么秖对,为什么不肯?及乎再请益,法眼亦只恁么道,便得去,且道疑讹在什么处?若看得透,道上坐有来由。)
  师与悟空禅师向火,拈起香匙问悟空云:“不得唤作香匙,兄唤作什么?”悟空云:“香匙。”师不肯。悟空却后二十余日方明此语。
  (东禅齐拈云:丛林中总道悟空好语,法眼须有此语。若恁么,会还梦见也未?除此外,别作么生会法眼意?上坐既不唤作“香匙”,唤作什么?别下一转子看,要知上坐平生眼。)
  因僧斋前上参,师以手指帘,时有二僧同去卷帘。师曰:“一得一失。”
  (东禅齐拈云:上坐且作么生会?有云:为伊不明旨。便去卷帘。亦有道:指者即会,不指而去者即失。恁么会,还可不可?既不许恁么会,且问上坐阿那个得、阿那个失)
  因云门问僧“什么处来”,云“江西来”,云门云:“江西一队老宿呓语住也未?”僧无对。僧问师:“不知云门意作么生?”师曰:“大小云门,被这僧勘破。”
  师问僧:“什么处来?”曰:“道场来。”师曰:“明合、暗合?”僧无语。
  师令僧取土添莲盆,僧取土到。师曰:“桥东取、桥西取?”曰:“桥东取。”师曰:“是真实、是虚妄?”
  师问僧:”什么处来?”曰:“报恩来。”师曰:“众僧还安否?曰:“安。”师曰:“吃茶去。”
  师问僧:“什么处来?”曰:“泗州礼拜大圣来。”师曰:“今年出塔否?”曰:“出。”师却问傍僧曰:“汝道伊到泗州不到?”
  师问宝资长老:“古人道‘山河无隔碍,光明处处透’,作么生是处处透底光?”资曰:“东畔打罗声。”(归宗柔别云:和尚拟隔碍?)
  师指竹问僧:“还见么。”曰:“见。”师曰:“竹来眼里、眼到竹边。”僧曰:“总不恁么。”(法灯别云:当时但擘眼向师。归宗别云:和尚只是不信某甲。)
  有俗士献师画障子,师看了问曰:“汝是手巧、心巧?”曰:“心巧。”师曰:“那个是汝心?”俗士无对(归宗代云:某甲今日却成容易)
  僧问:“如何是第二月?”师曰:“森罗万象。”
  曰:“如何是第一月?”师曰:“万象森罗。”
  师缘被于金陵,三坐大道场,朝夕演旨,时诸方丛林咸遵风化,异域有慕其法者,涉远而至,玄沙正宗中兴于江表。师调机顺物,斥滞磨昏,凡举诸方三昧,或入室呈解,或叩激请益,皆应病与药,随根悟入者不可胜纪。
以周显德五年戊午七月十七日示疾,国主亲加礼问。闰月五日,剃发沐身,告众讫,跏趺而逝。颜貌如生。寿七十有四。腊五十四。城下诸寺院具威仪迎引。公卿李建勋已下,素服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。谥:“大法眼禅师”塔曰:“无相”。嗣子天台山德韶(吴越国师)、文遂(江南国导师)、慧炬(高丽国师)等一十四人。先出世并为王侯礼重;次龙光泰钦等四十九人,后开法各化一方,如本章叙之。后因门人行言署“玄觉导师”,请重谥“大智藏大导师”。三处法集及着偈颂、真赞、铭记、诠注等,凡数万言,学者缮写,传布天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录自河北省佛教协会印行之新修大正《大藏经》第51册《景德传灯录》24卷

  上一篇: 《宗门十规论》
  下一篇: 没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