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 < 详情 >
裴休居士因希运禅师唤名而悟
发布单位:董群 发布时间:2016/3/2 10:35:00 浏览量: ( 3049 )
裴休((797~870),字公美,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一定的地位,和著名禅师黄檗希运与圭峰宗密都有很深的交往,曾为宗密的一些著述写序,也编集过希运禅师的一些语录。
裴休做地方官时,在黄檗门下有过开悟经历。希运禅师初到黄檗山时,与其他僧众一起劳动,洒扫殿堂。裴休入寺烧香,主事僧接待,裴休顺便欣赏壁画,问:这些图像画的是什么呢?
主事回答说:是高僧的写真仪容。
裴休问:真仪可以看到,但是高僧在哪里呢?
主事无言以对。
裴休的问话有些禅意,因为主事回答不出,裴休有些得意,就问:这里有禅人吗?
主事说:最近寺里来了一位僧人,专门做杂役,有点像一位禅者。
裴休说:是否可以请他来问话?
主事于是就去请希运禅师,裴休看着希运,欣然地说:裴休有一问话想问,各位禅德请不要吝啬,推辞不答。
希运说:请相公垂问。
裴休就把刚才问主事的问题说了一遍,希运高声喊道:裴休!
裴休答应一声。
希运又问:你在什么地方?
裴休一听,“当下知旨,如获髻珠。”(《景德录》卷十二)当下就开悟了,如同穷人发现原来自己头发髻中本来就有宝珠,这个比喻来自《法华经》,形容众生的清净自性。裴休有些傲慢,迷失了自性,经希运禅师一问“你在哪里”,顿时找回了自己。希运的这种开示的方法,可以称为“唤名字”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