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文摘
清凉古寺介绍
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 < 详情 >
金子和砂子都是多余的
发布单位:济群法师 发布时间:2016/11/19 16:51:26 浏览量: ( 2553 )
世间生活往往依托两个点,一是支撑点,二是参考点。没学佛的人,往往以家庭、事业、感情、孩子、地位作为活着的支撑点。在此基础上建立种种执著,形成自己的一套认知,比如“及时行乐”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等,并以这些认知作为生存的参考点。
学佛后,我们认识到这些支撑点是虚假的,也认识到这些参考点是错误的。但在放弃这套支撑和参考后,往往会建立另一套系统——比如我要修行,我要解脱,却忘了对修行来说,佛法僧三宝是起到工具而不是支撑的作用。如果说是支撑,也只是暂时的,是途径而不是究竟。可我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,并因为执著对象的改变,因为执著对象所代表的解脱、慈悲、智慧等高尚品质,认为这种执著是正确的、合理的。其实这就是法执。
通常的经典,往往会建立一个支撑点和参考点,让我们依此放弃对世间的执著,安住于法。而《金刚经》的特点,不仅要扫除我们在世间的支撑点和参考点,同时也要扫除我们在法上的支撑点和参考点。
所以,修学《金刚经》不仅要破除我执,还要扫除法执;不仅要扫除对有的执著,还要扫除对空的执著;不仅要放弃对世间的执著,还要放弃对佛法的执著。执著法固然不行,执著空同样不行,所谓我空、法空、空空。真正能够心无所住的时候,智慧才得以开显。
有位藏传大德曾经说过:“若执著此生,则非修行者。若执著世间,则无出离心。执著己目的,不具菩提心。当执著生起,正见已丧失。”不论所执著的是有还是空,从执著来说,都是一样的,都是证得实相的障碍。真正的正见,必须超越一切执著。就像在眼睛里,不论金子或砂子都是多余的,都要去除。
来源:经典网2016-09-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