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文摘
清凉古寺介绍
 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 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  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 < 详情 >
您在的位置:首页 / 清凉文摘 / 清凉文摘  
清凉文摘
从阿弥陀经里看衣食住行的生活

发布单位:星云大师  发布时间:2017/1/15 17:51:24  浏览量: ( 2172 )

一般人都以为佛教讲四大皆空,应该只重视精神生活,而不重视物质生活。因此,有些人,你劝他信奉佛教,他会退避三舍,他以为信了佛教,好的衣服不能穿,好的东西不能吃,甚至高楼洋房不能住,一定要吃苦,吃苦才是信仰佛教,我为什么要去自找苦吃呢?其实,佛教有多种性质,强调这种着重苦空无常生活的方式,往往不能获得一般大众的信仰。现在我根据《阿弥陀经》,把佛教重视物质生活的情形介绍给诸位。

《阿弥陀经》是大家所最熟悉的一部经。经里叙述极乐世界的情况,尤其是物质生活方面,是那么的丰裕富有,譬如说地是“黄金布地”;房子是“七宝楼阁”,尚有七重栏楯、七重罗网、七重行树,皆是四宝,周匝围绕;另有七宝池,池底纯以金沙布地;四边阶道,亦以金、银、琉璃、玻璃等宝合成;穿的衣服,所谓“思衣得衣”;吃的食物,是“思食得食”;交通工具则是“飞行自在”。由此可知,极乐世界的物质生活实在太丰富了。

从极乐世界的物质生活上,我们可以知道信仰佛教不一定要吃苦。从净土法门的角度来看,佛教是一种“幸福”之教,信仰佛教可以获得幸福、快乐。至于说到“苦”,不容否认的,佛教也经常在讲苦,所谓三苦、四苦、八苦、无量诸苦,其实,佛教讲苦的原因,只是说明“苦是入道的增上缘”,并不是说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要受苦,也不是说只有受苦才能得到解脱。

佛教的物质生活,教人不需要特别标榜“苦”,因为太苦的人生如槁木死灰。但是,也不教人热衷于物质的追求,因为“欲海难填”,有了洋房,还要汽车;有了电视,还要冷气,终日汲汲于物质的享受,岂不成为物欲的囚犯,还有什么信仰的法乐可言?因此,“太苦”与“纵乐”两种极端的生活,都不是佛教所要求的生活。《阿弥陀经》虽讲丰富的物质生活,却要在物质生活中实行佛法;《金刚经》讲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的道理,也不是要我们放弃所有,而是在强调一种佛法的中道生活。由此可知,在苦乐之间的中道生活,那才是真正的佛教生活。

来源:光明佛坛2016-12-13


  上一篇: 末法时代的六种外道
  下一篇: 无常就是永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