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 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 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  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 < 详情 >
您在的位置:首页 / 清凉日日禅  
清凉日日禅
潭州龙山和尚《答洞山偈》

发布单位:董群  发布时间:2017/2/1 10:13:25  浏览量: ( 5345 )

   

      三间茅屋从来住,一道神光万境闲。
      莫作是非来辨我,浮生穿凿不相关。

  潭州龙山和尚是马祖道一法嗣,这首偈子是他回答洞山良价禅师参问时所述。曹洞宗的良价禅师在行脚时迷路了,就来参访龙山和尚,龙问和尚问:此山无路,阇黎,你怎么上来的?
  良价禅师反问道:无路的问题暂且不谈,和尚你从哪里入得此山的呢?
  龙山和尚说:我没有云水过。
  良价禅师问:和尚,住在这个山上有多长时间了?
  龙山和尚说:春秋不涉。
  良价禅师问:是此山先住,还是和尚先住?
  龙山和尚说:不知道。
  良价禅师问:为什么不知道?
  龙山和尚说:我不从人天来。
  良价禅师又问了有关四宾主的问题之后,最后问:和尚见到了什么道理,便住到此山来了?
  龙山和尚说:我看见兩个泥牛斗入海,直到如今还没有消息?于是,龙山和尚就颂了这一首偈子。颂完偈子之后,就把茅庵烧了,进入山的更深处,因此又号“隐山”。
  龙山和尚住的虽然只是“三间”茅屋(这里的“三”,也许并不是一个实数,佛教中的“三”,有多重含义),但心中有神光,因为见得了神光,所以才有“闲”的境界,不被万境左右。所以,不能用是或者非来分辨我,世俗人生的那些追求,对于我来说,毫不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