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古寺介绍
 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 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  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 < 详情 >
您在的位置:首页 / 理海法师 / 文集 / 讲座  
讲座
文益禅师的禅诗欣赏

——中国首届禅诗诗书画研讨会专题发言

发布单位:qls  发布时间:2017/4/25 11:17:50  浏览量: ( 10638 )

各位专家学者、禅门有缘:
        上午吉祥!
        很高兴能参加中国首届禅诗诗书画研讨会。因为来自法眼祖庭南京清凉寺,故就清凉文益禅师的禅诗与大家分享。

一、禅与禅诗
        中国佛教的特色就在于禅。禅与诗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生动、最完美的一种展现。
        禅诗既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,同时也是中国佛教史上一块瑰宝。

        禅诗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:
    禅理诗:包括一般的佛理诗,还有中国佛教禅宗特有的示法诗、开悟诗等,富于哲理和智慧,有深刻的辨证思维。

        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
        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——慧开禅师

        手把青秧插满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
        六根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——契此和尚

    修道诗:诸如僧人和文人的山居诗、佛寺诗和游方诗等,表现空澄静寂的禅境和空诸所有、万虑全消、淡泊宁静的心境。

        吾心似秋月,碧潭清皎洁。
        无物堪比伦,教我如何说!——寒山子

        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。
        及至到来无一事,庐山烟雨浙江潮。——苏轼

        而禅与禅诗,都是只可意会,难以言传的,表达的是禅者当下的觉知和意境。

二、清凉文益的禅诗
        最近董教授的“清凉日日禅”正好介绍了文益禅师的几首禅诗。
        在此也借法眼文益禅师的几首禅诗来谈谈禅诗的禅味与诗意,与大家分享禅者的了悟、意境、风范。

1、禅者的了悟
       ①拥毳对芳丛,由来趣不同。
          发从今日白,花是去年红。
          艳冶随朝露,馨香逐晚风。
          何须待零落,然后始知空。(《咏牡丹》)
        这是大法眼禅师对南唐中主李璟的教诲。
        “发从今日白,花是去年红”化用的是杜甫的诗句: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
        禅者见微知著,从繁盛美好之中,点出空与无常。
        李璟是诗中高手、词坛名家,对此诗不仅心悦诚服,据说还“顿悟其意”。

       ②一朵菡萏莲,两株清瘦柏。
          长在僧家里,何劳问高格。(《庭柏盆莲》)
        世人所仰慕的“清净无染”“高风亮节”在禅师眼里都是多事,那些浮名、荣誉,在被南唐国主尊为“大法眼”国师的眼里,本是多余。

        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,禅诗与一般诗歌的最大不同在于禅心的有无,而禅心就是彻悟的、明了的心,所谓“六尘不有,四大本空”。
        并且,有禅心的人“自在超越,逆生死流”。所作的诗都是逆向的,不同寻常的,具有超越性的。
        举两首大家可能熟悉的禅诗来佐证:

        空手把锄头,步行骑水牛。
        人在桥上过,桥流水不流。——南北朝.善慧大士
        从一般常识看,像是矛盾的,简直语无伦次,但它说的是有无不二、动静不二,超越了常识性的认识。

        远观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
        春去花犹在,人来鸟不惊。
        头头皆显露,物物体元平。
        如何言不会,祗为太分明。——宋.道川禅师
        体现的是自性清净,本来平等,如如不动的境界。众生不能契合的“病”根,就在于妄想、分别、不安、躁动……

2、禅者的意境
       ③幽鸟语如篁,柳摇金线长,
          云归山谷静,风送杏花香,
          永日萧然坐,澄心万虑忘,
          欲言言不及,林下好商量。
        安详 寂静 幽远 深邃
        自在 圆融 清新 淡泊
        这是一首意境圆融的禅趣诗,个中三昧,无法用言语来表达,只有同得林下情趣之人,才能感悟并充分欣赏。

3、禅者的风范
        禅者,“其言简。其理直。其道峻。其行孤”。(裴休《传心法要》序,言黄檗禅师)
       ④山水君居好,城隍我今沦。
          静闻钟鼓响,闲对白云村。(《赠僧》)
          ——自述禅者“人境俱不夺”的境界。
       ⑤木平山里人,貌古言复少。
          相看陌路同,论心秋月皎。
          坏衲线非蚕,助歌声有鸟。
          城阙今日来,一沤曾已晓。(《睹木平和尚》)
         ——赞他同道淳朴古雅,卓然高迈的风范。

        总之,从文益禅师的诗中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诗词文字之美,更是禅者的境界。出世的智者与尘世凡夫果然是“由来趣不同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