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祥元实禅师在天衣法聪禅师门下契旨,他是由何因缘而契合玄旨的呢?
元实禅师,生卒年和俗姓不详,高邮(今属江苏省)人,宋代曹洞宗僧人,天衣法聪禅师法嗣,青原下十四世。他自从到天衣法聪禅师门下参学之后,一直非常刻苦,胁不至席。有一天,不知什么原因,他偶然失声大笑,造成喧闹,天衣禅师将他赶出了寺院。他只能夜宿在农田里,半夜的时候,他看到天空中星月光明灿烂,忽然有所省悟,“睹星月粲然,有省。”(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四)天亮之后,他就返回寺院,到方丈室,天衣禅师见他回来,知道他有悟了,就堪问他说:洞山五位君臣,你怎么理解?
“洞山五位君臣”是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洞山良价禅师提出的,是曹洞宗核心原理之一,分别是:正中偏、偏中正、正中来、兼中至、兼中到,用来表达理事关系的五种情形,以第五位“兼中到”体现的理事不二、非偏非正为最高境界,洞山良价禅师对此用偈颂的形式有过说明:
正中偏,三更初夜月明前,莫怪相逢不相识,隐隐犹怀旧日嫌。
偏中正,失晓老婆逢古镜,分明觌面别无真,休更迷头犹认影。
正中来,无中有路隔尘埃,但能不触当今讳,也胜前朝断舌才。
兼中至,两刃交锋不须避,好手犹如火里莲,宛然自有冲天志。
兼中到,不落有无谁敢和?人人尽欲出常流,折合还归炭里坐。
元实禅师回答说:什么五位,我这里边一位也没有。
这似乎是有超佛越祖特色的回答,听他这么回答,天衣禅师说:参堂去吧。同时,天衣对他的侍者说:这位汉子倒是有了个悟处,但是不识曹洞的宗旨,怎么办呢?
有一次,僧众们入室参问的时候,天衣禅师预先安排五位行者依照次序站立,元实禅师进来的时候,大家一起喊他:实上座!
在这个时候,元实禅师开悟了,“密契奥旨。”于是,述开悟偈一首:
一位才彰五位分,君臣合处紫云屯。夜明帘卷无私照,金殿重重显至尊。
天衣禅师一听,连连称善,印可了他的开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