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慧宗杲禅师在圆悟克勤禅师门下释然,他是如何由何因缘释然的呢?
宗杲禅师(1089~1163),俗姓奚,宣州宁国(今安徽省宁国市)人,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人,圆悟克勤禅师法嗣。他十六岁出家,十七岁受具足戒,喜欢看禅宗的语录,特别是云门文偃和睦州陈尊宿的语录,19岁时,他外出游方,先是从曹洞宗的芙蓉道楷的弟子参学,但不大认同他们的曹洞宗风,二十一岁时,改参黄龙慧南一系的弟子,在湛堂文准禅师门下习禅,文准禅师对他很欣赏,但也指出了他的毛病。文准禅师圆寂之前,建议宗杲到四川成都的昭觉寺参克勤禅师,当时大家称其为“川勤”,但文准禅师并不认识克勤禅师。
政和六年(1116年),宗杲向丞相张商英求文准禅师的塔铭,张商英是克勤禅师的弟子,他对宗杲也是非常欣赏,并将宗杲所居住的庵命名为“妙喜”,并为他向克勤禅师作推荐,直到宣和六年(1124年),克勤奉旨到汴京(今开封市)的天宁寺驻锡,他才得以见到克勤禅师。
在克勤禅师门下,有一次,克勤升座,举了一个古德公案:僧问云门:如何是诸佛出身处?云门文偃禅师回答说:东山水上行。克勤禅师说:要是我就不这样说,而是说:熏风自南来,殿洛生微凉。
听到这里,宗杲忽然有省。克勤禅师得知后,对他说:你能悟到这一步也不容易,但是,你的问题在于,死了不能活,对公案的语句不能有疑。
又有一次,宗杲问克勤禅师在五祖法演门下参问的一段机缘,克勤问“有句无句,如滕倚树”时,法演禅师答:描也描不成,画也画不得。克勤又问:忽然遇到树倒滕枯时,怎么办呢?法演禅师答:相随来啊!
听克勤禅师回忆到这里,宗杲说:“某会也。”(《大慧语录》卷十七)我明白了,“师当下释然,曰:我会也。”(《联灯会要》卷十七)这时,他彻底开悟了。这一天是五月十三日,从宣和七年(1125年)的四月初一宗杲到克勤门下挂搭,到五月十三日悟道,在克勤门下四十二天,他就开悟了。克勤禅师又对他勘验了一番,终于哈哈大笑,印可了他,并把自己所著的《临济正宗记》送给了宗杲,同时,让宗杲掌管书记室。尚书吕好问则为宗杲奏请紫衣、雅号,皇帝赐宗杲紫衣和“佛日大师”号。
后来,宗杲曾提出了看话禅,是对禅学的一大贡献。他曾有偈曰:
荒田无人耕,耕着有人争。
无风荷叶动,决定有鱼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