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 < 详情 >
禅是去除诤论
发布单位:董群 发布时间:2015/9/22 19:31:07 浏览量: ( 2797 )
什么是禅?禅是去除诤论,习禅人不要执著于表面性的论争,而要以见性为宗旨。
禅宗史上,对于无情万物与般若、法身的关系,有兩种说法,一种是: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。从禅学原理来说,属于“无情有性”的观点。但是也有禅师不同意这样的说法,甚至认为是邪说。有僧人就此议题问唐代的南阳慧忠国师,国师说:这前一种观点是大菩萨普贤、文殊的境界,不是凡夫、小乘境界能够相信接受的,都与大乘经的教义相符合,这种深远之言,不明白的人难以体会其中的含义。
唐代的大珠慧海禅师曾经表示不许可这样的说法,有僧人就问他为什么不许可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,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?慧海禅师说:法身并无具体的形象,应翠竹而成形,般若无知,对黄花而显相,并不是因为有了黄花、翠竹而有法身、般若。大珠慧海是从这层意义上表达的这个观点,但是,问话的僧人仍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。慧海禅师说:对于见性的人来说,讲青青翠竹是法身,郁郁黄花是般若也可以,讲青青翠竹不是法身,郁郁黄花不是般若也可以。对于不见性的人来说,讲到黄花,就执著于黄花,讲到翠竹,就执著于翠竹,讲到般若,就执著于般若,讲到法身,就执著于法身。这样,就形成了诤论。从慧海禅师的这个观点看,禅是没有诤论的,禅者应当去除诤论的,这就意味着要以见性为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