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 < 详情 >
禅是清净心与清净境的互为因果
发布单位:董群 发布时间:2015/9/23 21:27:16 浏览量: ( 4703 )
什么是禅?禅是清净心与清净境的互为因果。人们的身心影响到诸境,同时,诸境也会影响到身心。禅的修行,在承认这种心境互为因果原理的基础,一方面要以清净的身心来建设清净的诸境,同时,也有通过营造清净的诸境来帮助洗净人们的身心。
杨岐方会禅师曾经说:“身心清净,诸境清净;诸境清净,身心清净。”这个观点,可以概括为清净心和清净境的互为因果。前面兩句,一般都能理解,这就是心生种种法生,人们如果有一个清净的心,就会有清净的行为,就会创造出清净的各种社会和自然环境。《维摩诘经》也说,“欲得净土,当净其心,随其心净,则佛土净。”人们要想达到净土境界,首先自心要清净,随着你自心的清净,佛土清净也就能实现。这个观点,也被理解为心净则国土净,这是境随心转,心为因,境为果。但是,另一种情形,在未觉者中,许多人的心灵与行为也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,这就是方会禅师在这里所讲的后兩句的含义,常言所谓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就是讲的外在环境的影响,心随境转,境为因,心为果。因此,觉者的菩萨行,也要通过营造清净的外部环境,来使人们受到良善的熏陶,清洗心中的染污。
华严宗的法藏法师曾经说,“尘是心缘,心为尘因。因缘和合,幻相方生。”(《华严经义海百门》)心是外境的原因,外境之尘也是心的助缘,对心也有影响。这也是谈到心与境的相互影响。既然有相互的影响,禅的修行,是要引导其善因到善果的积极影响,消除恶因到恶果的消极影响。以清净心,致清净境,也以清净境,熏成清净心,而不是相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