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 < 详情 >
三祖僧璨求忏罪而悟
发布单位:董群 发布时间:2016/1/2 13:56:10 浏览量: ( 2781 )
僧璨(?~606?)禅师是隋代僧人,早年的经历已经缺乏记载,今人已经无从了知,老家哪里?俗姓什么?哪年出生?我们一概不能知。据《景德录》,他在北齐天保二年,也就是公元551年,年逾四十多岁时,也不说姓名,以居士身份,来安徽司空山礼问二祖,当时,他身患“风疾”,这个病有兩种解释,一是麻风病,二是风痹,即风湿性关节炎之类。后来人们称其为“赤头璨”,看来他得的还是麻风病。有的资料是这样记载的:慧可见到这位居士来参问,就问:你从哪里来?现在见我有什么事?这个居士说:我特意来,想投在您门下。慧可说:你是一个大风患的病人,见我有什么益处?居士回答说:我的身体虽然有病患,但是我这个病人的心和您并没有差别。这种回答表达的是平等思想,非常有见地。大家可能会联想到后来的慧能也有类似的回答。慧可知道这位居士是一位法器,不是一般人,就留下他(《历代法宝记》)。
这位居士是如何开悟的的?还是回到《景德录》的记载,《景德录》并没有这样的问答,而是这样描述:居士说,弟子身缠风恙,请您帮我忏罪。慧可说:你把罪拿过来,我来帮你忏。居士不说话,实际上是在找他的“罪”,过了一会,他回答道:“觅罪不可得。”我找不到这个罪。于是,慧可告诉他:我帮你忏完罪了,你应当依佛法僧三宝而住。依照这个叙述,实际上居士在此就言下大悟了。当初慧可觅心不可得,如今居士回答觅罪不可得,在这个不可得的基础上,达摩说,安心完毕,慧可也在这里说,忏罪完毕,方法上一样。兩人开悟的机缘也相似。
居士这时候又表达了对三宝的看法,慧可非常器重他,当即为他剃发,称他是“我的宝”,为其取法号僧璨,不久受具足戒,据说,他的风疾从此也就慢慢好了。僧璨在慧可门下侍奉二年,慧可付法于僧璨,述传法偈曰:本来缘有地,因地种华生。本来无有种,华亦不曾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