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 < 详情 >
惠顺将军因慧能指示本来面目而悟
发布单位:董群 发布时间:2016/1/6 7:29:30 浏览量: ( 2926 )
惠顺(慧顺)是黄梅道场弘忍门下参学者,江西人,俗姓陈,据说是三品将军,性情粗恶,有的资料也称其为道明,据说是为了避慧能的“慧”或“惠”字,兩个字全改了。慧能到弘忍门下参学的时候,他也在场,慧能得袈裟连夜离开之后的第二天,弘忍就不再上堂,大家有些奇怪,就有人来问弘忍嗣法袈裟之事,弘忍说:我的禅法之道已经走了,你们何必再问呢?有人问:谁得了袈裟?弘忍说:能者得之。大家就商议,那个卢行者不是叫“惠能”吗?于是一致认为是传法给他了,很多人不服气,要去追回来。
慧能南行,走了兩个月,到达大庚岭时,他还不知道后面有兩百多人追过来了,其中惠顺将军追得最快,追到大庚岭,就追上了。慧能一看,袈裟可能保不住了,就将它放在一块大石头上,自己躲在大石头后面。惠顺就想来拿袈裟,但是提不起来,这就是禅门中著名的“大庚岭上提不起”的典故,它表示你惠顺担当不了承嗣宗门的重任,提不起来。惠顺马上就明白过来了,请慧能出来,说:行者,出来吧,我不是为衣而来的,是为法而来的。于是,慧能就现身,坐在盘石上,惠顺对慧能作礼:盼望行者为我说法。慧能说道:你既然是为法来的,我就为你说。惠顺沉默不说话,慧能问他:不思善,不思恶,正当这个时候,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呢?惠顺一听,言下大悟。这个“本来面目”,是禅宗中的重要思想,惠顺是在这个理念的提醒下开悟,他向慧能表达自己的体会说:我虽然在黄梅,但实际上并没有省悟自己的本来面目,如今承蒙您的指示,我现在的感觉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从现在起,行者您就是我的恩师。慧能说:你要是这样讲的话,我和你都是依黄梅为师,你要好好护持自己的境界。惠顺讲的这个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,也成为禅门中的重要观念,表示禅悟境界的不可说,只有亲证的人才能知道,所以,禅是重亲证的,而不在于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