祖语会解
清凉古寺介绍
 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 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  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 < 详情 >
您在的位置:首页 / 祖语会解  
祖语会解
祖语会解--赵州去镇府多少

发布单位:理圆法师  发布时间:2019/8/26 6:18:40  浏览量: ( 2138 )

       语录:问:“赵州去镇府多少?”师云:“三百。”学云:“镇府来赵州多少?”师云:“不隔。”

      译:有一位初学的僧人问赵州从谂禅师:“赵州去镇府多少?”从谂禅师回答说:“三百。”僧人问:“镇府来赵州多少?”从谂禅师说:“不隔。”

      解:这是从谂禅师回答初学僧人烦恼与菩提之间关系的一则语录。初学僧人问从谂禅师:“赵州去镇府要多少?”僧人所说的“赵州”比喻觉悟究竟成佛。在禅宗语录中说在某个有名道场或是见到某位善知,一般是比喻究竟觉悟或是明心见性。当时从谂禅师在赵州观音院弘扬禅法,所以这里的“赵州”是比喻究竟觉悟成佛。“镇府”即是指唐代镇州治所在地,(今河北正定)。因为镇府为当时官府机构及世俗人生聚集之地,所以在这里比喻为生死轮回。那位僧人问话的意思是说从本来清净无染的自性到生死轮回要多少。

      从谂禅师回答说:“三百。”从谂禅师所说的“三百”就是指惑、业、苦三道。一切众生具有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,但因众生无始以来一念无明妄动,于本来平等一相的真如体上妄分能所,于是三细六粗之相顿生,惑、业、苦三道随之而有,因此业果牵缠,相续不断,生死轮回没有停息。如《如大乘起信论》中说:“依不觉故生三种相,与彼不觉相应不离。云何为三?一者、无明业相,以依不觉故心动,说名为业;觉则不动,动则有苦,果不离因故。二者、能见相,以依动故能见,不动则无见。三者、境界相,以依能见故境界妄现,离见则无境界。”所以从谂禅师回答赵州去镇府要三百。

      初学僧人接着问:“镇府来赵州多少?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生死轮之中恢复到究竟觉悟的清净之相要多少。从谂禅师回答说:“不隔。”从谂禅师所说不隔者,意思是说三道即三德。三德即是《涅槃经》中所说的大涅槃所具有的三德,即般若德、解脱德、法身德。三道与三德其性不二,迷则三德即是三道,悟则三道即是三德。惑即般若德,业即解脱德,苦即法身德,如《金光明经玄义》中说:“一法身德,法即轨法,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。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,在众生不减,众生迷之而成颠倒;诸佛悟之而得自在。迷悟虽殊,体性恒一,具足常、乐、我、净是名法身德。二般若德,梵语般若,华言智慧,谓佛究竟始觉之智,而能觉了诸法,不生不灭清净无相,平等无二。不增不减。具足常乐我净。是名般若德。三解脱德,不系名解,自在名脱。谓佛永离一切业累之缚,得大自在具足常乐我净。是名解脱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