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常给有缘人讲“我有三不悔”,即发心出家不后悔;到佛学院读书不后悔;回母校教学不后悔。这“三不悔”都与我心中的法师摇篮——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有着甚深的关联。
一、为求学,出家不后悔
1986年国家落实宗教政策,上谛下禅长老受请着手恢复甘肃武威海藏寺。恩师到寺院的第一天,我跟随几位居士到寺院帮忙。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寺院,第一眼见到出家人,却不知怎的,此境、此人,竟是那么的熟悉与亲切。那段时间,我在寺院帮忙做事,洒扫、担水、洗菜、做饭、和泥、砌墙、糊窗……哪怕是吃碗缺油少盐的斋饭,心里都特别地感动、欢喜。
后来,只要有空,我就相约有缘的居士到寺院做事。一个偶然的因缘,看到从北京寄来给恩师的《法音》杂志,其中有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招生简章,我随口说:“我要去报考。”恩师也不经意地说:“你不符合招生条件,出家人才行。”我没有一点犹豫地就说:“那我就出家!”
为了能尽快出家,争取及早到佛学院读书,我尚未完全征得父母同意,就这样“莫名奇妙”地出家了。
恩师特意将我和准备报考佛学院的理智师兄送到兰州五泉山嘛呢寺,由上融下开师公组织学习佛教知识,复习文化课程。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,我们甘肃考区的一行八人全部被录取了。恩师为我们办理户口迁出,购买火车票,精心准备了衣单、粮票及生活必须品,一路上我暗下决心,一定要好好学习,不辜负恩师、师公的殷切期望。
二、在学院,读书不后悔
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坐落在南京城西郊栖霞寺内,该寺是金陵古刹,三论宗祖庭,栖霞山也素有“金陵第一名秀山”的美誉,此乃静心读书的极佳之地。
1982年,为解决改革开放初期佛教界人才青黄不接的困境,赵朴初先生和诸位长老审时度势,在南京栖霞创办了僧伽培训班,1984年经国家宗教局正式批准为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,学制两年。赵朴老担任院长,茗山长老任第一副院长。作为分院第三届学员的我,为自己能在这里读书、学习感到十分自豪的同时,也更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因缘。
当时,学院办学条件简陋,僧房狭小,十分拥挤。我从北方来,对南京夏天的炎热、潮湿、多蚊非常不习惯,晚上难以入睡,就到教室开电风扇看书、休息。教室课桌不大,两人合用,有时书本、作业、纸张都放不下。有的老师口音重,讲课听不清楚,课后学员间就互相对笔记、查资料、看有限的参考书,共同研讨,力求搞懂所学内容。这里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,但学习生活却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。
在这里,我们要参加上殿、过堂,甚至出坡,特别是早起上殿,开始极不习惯,后来习惯成自然。栖霞寺的各种法务活动都很庄严,好多法事我都是第一次参加,敲打唱念,行云流水、字正腔圆,真的是“大开眼界”!养真法师、吉慧法师、辉坚老法师都在唱诵方面给过我们很多的指导,感恩不尽!
赵朴老、茗山长老等亲自为我们授课,教导青年学僧必须“爱国爱教、正信正行”,努力践行“悲智愿行”的院训,“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”,老师们的教诲至今尚在耳边回响。
求学期间,还有两次盛大的活动令我备受感动和鼓舞。一是晨光机械厂香港天坛大佛佛首浇铸洒净仪式。那天,赵朴老、茗山长老、圣一长老及台湾、香港地区众多高僧大德出席,现场武警戒严,仪式隆重。为天坛大佛佛首浇铸时,僧信们纷纷将金条和首饰等投入炉中,炉火中生起缕缕彩光,令人欢欣喜悦。二是1989年春,星云大师率近200位法师、信众来栖霞寺礼祖。那天钟鼓齐鸣,香花庄严,海众云集,场面热烈。星云大师激动得热泪盈眶,还特地到教室里为我们做了热情洋溢的开示,大师的宗教情怀深深地激发了我要为佛教事业奉献一生的坚定信念。
三、回母校,教学不后悔
栖霞山分院毕业后,我考入中国佛学院继续学习四年,然后又回到母校栖霞佛学院任教至今,历任副教务长、教务长、副院长。
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创办至今已有四十年了,历届毕业生有一千多名,遍布全国各地的道场弘法利生,在我心中,她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法师摇篮。
最近,我常思考佛学院应该是怎样的,我想到了四个比喻:
佛学院就是育苗地。青年学僧是菩提幼苗,要通过佛学院的系统教学、悉心培养,才能茁壮成长,成为栋梁之材。
佛学院是肉身殿。十一世班禅大师将僧才比喻成肉身菩萨,高素质僧才云集的佛学院应该是一间巍巍庄严的肉身宝殿。
佛学院是光明塔。如果说每一位具格的法师都是尘世的一盏灯,那么佛学院就是一座光明塔,灯灯相传,法法相续,引领大众开启光明的人生。
佛学院是智慧链。经过佛学院的培养,法师们学有所成,绍隆佛种,传承佛法的智慧,链接诸多有缘众生,以慧断惑,共证菩提。
衷心祝福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越办越好,能成为育苗地、肉身殿、光明塔、智慧链,为佛教事业的健康传承和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弘法人才!我将为此继续努力,无怨无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