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严如璧禅师在香严智月禅师门下开悟
发布单位:董群 发布时间:2016/10/9 11:45:20 浏览量: ( 3488 )
如璧禅师(1065~1129),俗家姓名饶节,字德操,号倚松老人,抚州临川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)人,宋代云门宗僧人,香严海印智月禅师法嗣。他本是儒生,以诗文著称,当时的右丞相曾布(1036-1107)把他延请为上宾。因为一篇交给曾布的陈述利害的上书不被曾布采纳,他离开了曾布。后来他听说了海印长老智月禅师的事迹,前往参访,一旬多的时间,因为开锁,受到启发,忽然大悟,“忽掣锁而悟。”(《嘉泰普灯录》卷十二)海印智月禅师以一首偈子印可了他的开悟。但是这首偈子似乎没有流传下来。
他开悟之后,曾经给好友、著名文人吕本中(1084-1145)写了一封信,其中说到:某自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于海印老人处请话咨决,从此日日去参,大概半个月间,忽然有了一个省之处。奇哉!奇哉!世间原来有这样不可说、不可说、不可说、无量无边的殊胜之事,佛说一大事因缘,这难道骗我?没有。于是,向山河大地、草木丛林、墙壁瓦砾、鸡鸣狗吠、穿衣吃饭、举手动足处,一一见本来面目,才明白无始以来,生死颠倒,为物所转。到这里,如灯破暗,一时失却,岂不是无量的大缘吗?
这也可以说是他的开悟体会了。于是,他就弃婚宦,抛下了家室,放弃了对于仕宦的追求,出家了。《云卧纪谈》卷下记载他在北宋政和年间(1111~1117)弃儒出家,“裂儒衣,从释氏。”就是指的他从智月禅师出家,出家后,法名如璧。一些儒门贤士听说之后,说道:吾党中失一国士。
政和年间,朝廷听从了道教的建议,要改称僧人为德士,并且要僧人加冠巾。“冠巾”是道士的打扮。这种做法,是要让佛教僧人低于道教的道士。如璧禅师写了一首颂表示反对:德士旧来称进士,黄冠初不异儒冠。种种是名名是假,世人谁不被名谩?
他又有一首诗《寄吕居仁》,表达自己的习佛的追求:向来浪说济时功,大似频伽饷远空。我已定交木上座,君犹求旧管城公。文章不疗百年老,世事能排两颊红。好贷夜窗三十刻,胡床趺坐究幡风。
“木上座”指禅杖,“管城公”指毛笔。“幡风”指慧能禅师到法性寺时对于有关风动还是幡动之争论的裁决。这首偈子,特别“文章不疗百年老,世事能排两颊红”兩句,含义深刻。你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,又有什么用呢,你就这样沉溺于俗事之中,一天天老去,兩颊从红变黄。
陈瓘(1057-1124年)写了一首偈寄给了他,描述他出家前后的变化,请教在安心法门方面,儒佛有何异同:旧知饶措大,今日璧头陀。为问安心法,禅儒较几何?
【顶部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