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 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 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  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 < 详情 >
您在的位置:首页 / 清凉日日禅  
清凉日日禅
禅是以无辩息谤

发布单位:董群  发布时间:2015/9/7 15:27:19  浏览量: ( 2769 )

      

  什么是禅?禅是以无辩息谤。如何平息一些诽谤之言?禅者的态度是:无辩。
  这个观点本是隋代思想家王通(谥号文中子,其著作集也叫《文中子》)提出的,《文中子》曰:何以息谤?曰:无辩。宋代杭州灵芝寺圆照禅师引用此语之后明确地说:“吾当事斯语矣。”(《禅林宝训》卷四)我会以这种做法作为处理这类事情的标准。因此,无辩也可以说是禅者面对诽谤的态度。
  提出这个观点的背景是灵芝寺圆照禅师讨论如何对待谗谤,即谗言和诽谤。他说,自己秉赋愚拙,为人疏散懒堕,平生不喜欢谄媚,不会阿谀奉承和取悦他人,所以多次被人谗谤。每次听到对自己的谗谤,我总是自己反省:如果说他讲我,果然是讲的对,我就改正过错,那么,他就是我的老师啊!如果他讲的不符合事实,那么他也只是白讲了,又怎么会玷污得了我呢?所以,虽然耳有所闻对我的谗言诽谤,我但嘴上并不去争辩。士君子们对我、对真相是察还是不察,了解还是不了解,完全在于他们的才识是洞明还是暗昧,我怎么能够通过申辩自己是枉是直,来求得他人对我、对真相的了解呢?针对这种对我的谗言诽谤,他人对我、对真相的了解与否,有不同情形:有时候,人们一时不了解,时间久了也就明白了;有时候,今生今世不了解,来生来世会了解的;有时候,永远不会了解。不论人们是何种情形的了解或不了解,面对谗言诽谤,我坚持一个原则:不辩。

  上一篇: 禅是共而不专
  下一篇: 禅是知恩报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