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 < 详情 >
禅是在第一句中荐得
发布单位:董群 发布时间:2015/10/3 15:35:04 浏览量: ( 3317 )
什么是禅?禅是在第一句中荐得,也就是说,禅悟是要在第一句下领悟禅的宗旨,第一句是表达禅的本质的不可说之言句。
禅宗门下,禅师们常常表达在第一句下体会禅的宗旨的观点。唐代的临济义玄禅师说:“若第一句中荐得,堪与佛祖为师。若第二句中荐得,堪与人天为师。若第三句中荐得,自救不了。”(《人天眼目》卷一)在第一句明白、领悟了禅的宗旨,这样的人可以成为诸佛诸祖的老师,这等于是说,这样才是超佛越祖。什么是第一句呢?是表达禅的本质的语句,必须透过这些句子的语言文字才能理解什么是禅,这种语句体现了禅的不可说的特性,禅师们都用各种说法表达这样的第一句不可说的原理,有僧人问如何是第一句?清平惟旷禅师曰:“要头将取去。”(《五灯会元》卷八)要我的头就拿去吧,第一句我是不会说的。如果在第二句中领悟,这样的人可以成为人界和天界生命的导师。第二句是相对于第一句而言的,可以用语言文字来阐述的句子,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禅的玄妙奥义,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。第一句中的体悟,是超越语言文字的亲证,第二句中的体悟,是通过语言文字实现的,虽然似乎也有些接近禅的本性,但并没有自己的亲证经验。还有一种,是第三句下所谓的“体悟”,这样的人连自己都救不了。第三句下对于禅的理解是什么样的状况呢?临济义玄曾说:“看取棚头弄傀儡,抽牵都藉里头人。”这样的人就像那些偶人,虽然也会动,但身体的动作控制都是由别人操控的。这样一个层次对于禅的理解,实际上没有形成真正的见解,只能人云亦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