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 < 详情 >
禅是不起凡情,不生圣解
发布单位:董群 发布时间:2015/11/7 18:41:45 浏览量: ( 2266 )
修行过程中,要消除哪些禅病或不当的观念、方法,禅师们有多样的说法,元末明初的南石文琇禅师曾说,学道之人有兩种病,必须去除,“一起凡情,……一生圣解。”(《文琇语录》卷一)
什么是“起凡情”的禅病呢?文琇禅禅师说,就是被五蕴、十八界纠缠得七颠八倒。这实际上讲的是我执和法执。人是五蕴和合之身,组成人体的物质方面的要素是色,精神、心理方面的要素是受、想、行、识,五蕴相会,而假合成人。执着于我,以我执为中心,就有各种错误的见解和做法,从而障碍禅修。
十八界是是六根、六境和六识,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种生理性的认知器官,分别认识的对象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种对境,产生六种认识类型,即之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,称六识。不了解十八界反映的事物产生的依缘特性或条件性,由此说明的空性,会形成我执和法执,就法执而言,比如,执着具有独特色彩、声音、味道等特性的事物,这样也会妨碍禅修,《老子》说过,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(舌头失去辨别味道的能力),这个看法对于禅修也是有启发性的。
什么是“生圣解”的禅病呢?文琇禅禅师说,就是被三明、八解脱、六度、四无量等等驱入毒海。这实际上是讲执着于佛教的一些与走向解脱境界有关的概念,只是在名相上分辨。
由此,文琇概括他的结论,要做到“不起凡情,不生圣解”,才有取得修行成果的可能。这就是讲的修行要去除兩种病,而不是在一般意义上讲无凡无圣的中道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