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凉日日禅
清凉古寺介绍
 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  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  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.. < 详情 >
您在的位置:首页 / 清凉日日禅  
清凉日日禅
寿州智通听慧能开示三身、四智义而悟

发布单位:董群  发布时间:2016/1/9 7:48:13  浏览量: ( 3628 )

      

  寿州智通听慧能开示三身、四智义而悟,他是如何因为这个开示而开悟的呢?
  智通禅师是寿州安丰(今安徽省寿县)人,他出家后的修持,起初是专诵《楞伽经》,但是不懂经中的三身、四智的原理。三身就是法身、报身和化身,四智就是大圆镜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观察智和成所作智,是转八识而成的四智。这些概念比较深奥了。智通因为不懂,就来礼拜慧能,慧能从人的自性上讲这三身,又结合三论四智,对他说:所谓三身,清净法身就是你的本性,圆满报身就是你自性的智慧,千百亿化身,就是你的修行。你如果离开自性,另外说这个三身,那么,这是有身而无智,如果能够体会到三身没有自性,就会明白四智菩提。他以偈语表达这一观点:
      自性具三身,发明成四智,不离见闻缘,超然登佛地。
       吾今为汝说,谛信永无迷,莫学驰求者,终日说菩提。
  智通禅师又请教四智的含义,慧能说:既然懂得了三身,就会明白四智,为什么还要问呢?如果离开三身而另外来谈四智,这叫有智无身,这样,即使有这四智,实际上适于没有智。他也用一首偈子来表达这层意思:
      大圆镜智性清净,平等性智心无病,妙观察智见非功,成所作智同圆镜。
      五八六七果因转,但用名言无实性,若于转处不留情,繁兴永处那伽定。
  这首偈子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了,也比较深奥,涉及到慧能对于唯识学的看法,这里就不作具体解释,感兴趣者可以找一本《六祖坛经》的注释本在此处的解释。其中“繁兴永处那伽定”一句,是禅门中经常引用的,是讲龙常在定的境界。智通一听,言下顿悟,他顿悟到了什么道理?性智之理,即自性具足三身和四智的道理,他也用偈子表达了自己的所悟:
       三身元我体,四智本心明,身智融无碍,应物任随形。
       起修皆妄动,守住匪真精,妙旨因师晓,终亡染污名。(《六祖坛经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