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水子璿讲师在琅玡慧觉禅师门下领悟,他领悟的具体因缘是什么呢?
子璿(?~1038),俗姓郑,嘉兴人,北宋华严宗僧人,以疏《楞伽严》而名世。十二岁出家,十三岁就受受了具足戒,他自出家后,就对《楞严经》研习不断,很有心得,洪敏法师在讲到《楞严经》中的“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”时,他忽然有所省悟,对洪敏法师说:敲空击木,尚落筌蹄。举目扬眉,已成拟义。去此二途,方契斯旨(《续传灯录》卷七)。
“敲空击木”是敲空作响、击木无声的简称,敲打空中,要听到发出的响声,击打竹木,却没有声音,这是禅门中的奇特之语。子璿认为,达到这兩种说法表示的禅的境界,已经是落入了筌蹄般的陷阱了,“筌蹄”,筌为捕鱼的竹器,蹄是拦兔的器具。“举目扬眉”是禅宗中表示超越语言的行为方式,有的禅师常常用眨眼睛或扬眉毛表示禅的不可说。而子璿认为,即使达到这样的境界,也是落入“拟议”,也就是思虑、迟疑的状态了。只有离开敲空击木和举目扬眉兩种途径,才能够契悟佛门宗旨。
洪敏法师对于他的这种说法,表示认可,但是,子璿要去跟禅宗高僧习禅,他们兩人都不知道去跟谁学,兩人都是教门的,当时禅门之内的僧人,有的并不太交往禅僧。后来终于听说琅琊慧觉禅师道重当世,子璿就去投慧觉门下参禅。
有一次,慧觉禅师上堂,子璿出列问道:清净本然,怎么能够忽然产生山河大地呢?
慧觉禅师答道:清净本然,怎么能够忽然产生山河大地?
这种回答方式,以是问题作为回答本身。
子璿一听这个回答,忽然“领悟”,他拜谢慧觉禅师,说道:愿意侍奉巾瓶。
子璿希望留在慧觉门下继续参学,但是,慧觉禅师希望他回去振兴他原来学习的华严宗,以此来报佛恩。
于是,子璿听众了慧觉禅师的意见。后来,他住长水寺,人称“长水子璿”。